寒冬之際,正是靈芝菌棒制作繁忙時,。12月18日,,在武平縣下壩鄉(xiāng)盛達農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的靈芝種植基地里,工人們正忙著趕制明年開春用的靈芝菌棒,,切木段,、接種裝袋,、搬運菌包,現場一派繁忙有序,。 菌棒培育是靈芝種植生產的一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,盛達農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通過“公司+基地+菌農”的生產模式,由企業(yè)統一把控“菌棒制作和培養(yǎng)”,,為農村提供大量就業(yè)崗位,。菌棒集約化生產的方式不僅降低了靈芝種植過程中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的風險,也降低了農戶的種植成本,。 公司總經理邱建林介紹,,“我們下壩靈芝菌棒基地從10月份開始生產菌棒。今年計劃生產25萬棒左右,。工人都是附近村民,,利用農閑季節(jié)來我這里做工,每個工人預計可以增收2萬元左右,,下壩的基地有40個工人左右,。公司這樣的基地有7個,今年計劃總的生產量是150萬棒,?!?/strong> “冬天家里沒什么農活干,就到這個基地來做工,,基地在我家附近很方便,。一天工資150元,增加了我們的收入,?!?/strong>下壩鄉(xiāng)下壩村村民邱兆禹開心地說。 據邱建林介紹,,靈芝菌棒主要原料為木材的邊角料,。制作菌棒時將木材鋸成約30厘米長的小段裝袋密封,經過30多小時的殺毒滅菌后進行接種,,再在黑暗的環(huán)境中進行三個多月的發(fā)菌培育,,直到菌絲長滿菌袋。 邱建林說,,“我們靈芝菌棒生產使用的是廢棄的枝椏材,利用起來以后,,可以將300多塊錢的枝椏材廢材做成靈芝菌棒,,能產生6000元到8000元左右的產值。林下靈芝的栽培不占用耕地,,在林下仿野生栽培,,經濟效益好,,不砍樹也可以讓老百姓通過靈芝種植增收致富?!?/strong> 武平縣致力打造“中國紫靈芝之鄉(xiāng)”,,利用生態(tài)優(yōu)勢、資源優(yōu)勢,,制定出臺發(fā)展扶持政策,,鼓勵和引導群眾大力發(fā)展林下紫靈芝種植,有效打通“兩山”轉化的有效路徑,。目前武平縣靈芝種植總面積達4.03萬畝,,預計全產業(yè)鏈產值3.5億元,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紫靈芝種植基地,。 編輯:陳榮香 審核:林向榮 終審:鐘曉芳 |
1,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武平新聞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,版權均屬武平新聞網所有,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,、鏈接,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,、網站,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武平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,。
2,、本網未注明“來源:武平新聞網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來源”,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來源:武平新聞網”,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,。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。